济源示范区档案馆为示范区党工委办公室管理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,机构规格相当于正科级,编制15名,内设3个科室。
济源档案工作始于1958年,1959年2月成立济源县档案馆,1981年成立县档案局,1988年撤县建市后更名为济源市档案局。2019年机构改革,济源市档案局、馆分离,行政职能划入党工委委办公室,2022年11月济源市档案馆更名为济源示范区档案馆,为示范区党工委办公室管理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。
济源示范区档案馆总面积9800㎡,实行办公、库区、展厅分区设置,设有愚公移山精神展览馆、档案文化长廊、红色收藏展、民俗文化展、名人档案展、荣誉实物展等。截至2024年底,馆藏档案资料共计215个全宗28万卷16万件。其中,愚公移山精神展览馆面积2000平方米,是以“愚公移山精神”为主题的大型展览馆,2013年6月建成开馆,2018年8月对展馆进行改造提升。共收集展览照片8800余张,文字资料300多件,实物100余件,视频6个,运用多维展示手法,采用声、光、电等高科技技术,把愚公移山精神浓缩为一幅优美的长卷,带领观众去体验感天动地的伟大精神。2016年被省委宣传部命名为“河南省第六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”,2017年被省社科联命名为“河南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”;2019年被中宣部命名为“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”。
济源基层档案工作稳步推进,目前,示范区一级机构全部建立了档案工作,村(居)、社区建档率达到100%,民营企业档案和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管理日益规范。
济源市档案局(馆)曾连续四届荣获“全国档案系统先进集体”,被国家档案局命名为“国家一级档案馆”;被国家档案局、民政部、农业部授予“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市”;被国家档案局、教育部授予“全国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”;被省委组织部命名为“先进基层党组织”;连续五届被省委、省政府命名为“省级文明单位”;多次被市委、市政府评为“目标绩效考核优秀单位”,连续多年被省局评为“全省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先进单位”“全省档案系统先进集体”。国家档案局副局长、中央档案馆副馆长段东升,在济源检查指导工作时,对济源档案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,赞誉济源档案工作“中原档案工作楷模”。2017年,通过国家档案局“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”测评。



